茅洲河治水的“雙城紀事”
2022-07-29
茅洲河治水的“雙城紀事”
2022-07-27 來源: 中國環境
【字體:小 中 大】
全球每4部智能手機,就有1部東莞造。 全球每3件玩具,就有1件東莞造。 全球每10件高爾夫運動用品,就有1件東莞造。 這就是中國智造的代表城市——廣東省東莞市。一部手機的誕生從上游的激光設備到中游的零配件,再到下游的手機產品,東莞的龐大企業群基本可以覆蓋智能手機的一整條產業鏈。 位于東莞的茅洲河工業文明展館一角。張倩攝 就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發展進程中,有一條河功不可沒——茅洲河。然而,河流支撐起人類文明的發展,也率先感知人類發展的陣痛。在東莞,茅洲河曾因粗放的發展而蒙塵,也因不懈的治理和守護重獲新生。 每天,有很多“雙城族”奔波在莞深兩地。家在深圳、工作在東莞松山湖的阿衡就是其中一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父母往返兩地,久而久之也不覺得麻煩。深圳創新,東莞制造,讓我和很多朋友畢業后,成為了‘雙城族’。”阿衡介紹。 深圳和東莞,兩座僅占全國土地面積0.046%的城市,就創造了全國3.6%的GDP,刷新了世界歷史上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的“中國速度”。 每天,也有一條“雙城河”,流經深圳和東莞兩地,那就是茅洲河。發源于深圳境內羊臺山北麓,茅洲河全長41.61公里,流經深圳市光明區、寶安區和東莞市長安鎮、黃江鎮,最終匯入珠江口伶仃洋。 然而,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深圳和東莞在不斷發展同時,河流淤塞、水質污染等狀況日益嚴重,影響了沿岸居民的生活,也成為嚴重制約深圳、東莞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短板。 談到這條河,東莞長安鎮新民社區書記周樹發感觸頗深。 “那時候,你要是站在茅洲河邊,可以說是你站5分鐘,你就要痛苦5分鐘,河里的水真的很臭,很多都是企業排出來的。” 到了2016年,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廣東,指出茅洲河整治工作落實不力、大量污水直排、水質污染嚴重等問題。也就在這一年,東莞、深圳以此為契機,聯手開啟了茅洲河全流域治污攻堅。 這一聯手就是5年。連續5年,深莞兩市高強度大投入,把茅洲河治理作為重點治水任務來抓。 落實上下游、左右岸聯防聯治。為更好地為茅洲河“把脈問診”,兩城建立深莞茅洲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協調會機制,共召開16次茅洲河深莞聯席會議,有效推動茅洲河界河段清淤、塘下涌污染整治等重點工作。同時,建立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治水模式。組織護河志愿者、“河小二”等民間群體巡河管理,發揮社會力量,形成治水合力。 推行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的建設模式。高峰時期單日敷設管網4.18公里、單周敷設24.1公里。同時,還推行“正本清源、雨污分流”的治理路線。“十三五”期間新建污水管網2053公里,完成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628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81萬噸。 整治后的茅洲河一瞥。孫永林攝 不僅如此,深莞還統籌“廠、網、河、站、池、泥”六大要素,專業化管養,最大程度發揮設施系統的整體效能,為流域內52條河流、4000余個建筑小區的排水設施配備專業“管家”。 就這樣,雙城河有了雙城的守護,白鷺翔集,讓很多村民尋回了兒時的記憶。 在東莞境內的長安鎮,有茅洲河的9條一級支涌,所以河流水質的好壞,鎮上的居民心里最是清楚。 “當時一提到治水啊,鎮上的居民都很支持,因為對大家生活工作影響太大了。只是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樣一條難聞的墨水河真能被治好。”周樹發回憶道。 2016年,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為契機,東莞加速推進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2018年,東莞市成立茅洲河整治總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全域啟動大兵團作戰,圍繞“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綜合整治目標,實施“六強化六推動”攻堅措施。 “首先,強化污水管網建設,推動完善污水收集系統。截至我們最新的統計,2022年6月底,茅洲河流域共建成污水主干管31.7公里、污水次支管389.45公里。其次,強化雨污分流工程建設,推動打通污水收集‘最后一米’。以排水地塊和重點排水戶單體為核心,全面推行污水接駁和雨污分流改造,從源頭上解決污水收集問題。”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位負責人介紹道,東莞還強化污水處理能力建設,推動補齊治污設施短板。建成兩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為35萬噸/日。完成雨污管網錯混接整改3580處,完成污水主干管清淤檢測及修復。此外,強化河涌綜合整治,推動保障治污成效。完成河涌清淤61.2萬立方米,9條一級支涌全覆蓋。最后,強化生態修復工程,推動建設美麗整潔河岸,完成4條黑臭水體生態修復,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圖為東莞長安霄邊排渠經整治后,暗渠復清。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現在我們的日子隨著茅洲河水質的好轉,變得更加富有了。以前,我們的居民住宅地大概是6000—7000元每平方米。現在環境好了,企業愿意來了,地價也不同往日了,大概已經漲到23000元—25000元每平方米了。我們有戶籍的村民通過經濟聯合社的方式可以借著這股‘環保東風’,每年獲得分紅,日子逐漸富了起來。”周樹發表示。 在很多土生土長的東莞人眼中,茅洲河就是承載著他們城市記憶的時代之河。當東莞從一個農業小縣城成長為如今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茅洲河見證了發展的點點滴滴…… 長安鎮新民社區以前破敗難聞,如今車水馬龍、水清岸綠。“以前我們這里環境惡劣,很多人說像是‘西伯利亞’,后來茅洲河水質好起來了,我們就喊出了口號,把今天的新民社區打造成‘維多利亞’。”周樹發說。 新民社區的變化不過是東莞全市生態品質和產業發展雙提升的縮影。 以“山水環城”“近水親園”等工程為牽引,東莞沿茅洲河干流建設9.72公里碧道和9座主題公園,打造高品質美麗河岸。 為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長江股份、奧普特等一批現代化先進制造產業項目落戶茅洲河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東莞正努力打造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同時,也在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地區,以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 2021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在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的同時,社會經濟也實現了穩步增長。 茅洲河工業文明展館中關于四大灣區的影響力數據。張倩攝 茅洲河兩岸,新的發展傳奇正在書寫。 東莞和深圳,一個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另一個是全球智能手機研發銷售基地;一個是全球最大五金模具供應基地,另一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研發銷售基地。隨著兩地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筑巢引鳳,還會有更多像華為、騰訊、大疆、平安等國際化企業紛至沓來。 放眼全球,粵港澳大灣區已吹響新時代的發展號角。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四大灣區影響力報告(2018):紐約·舊金山·東京·粵港澳》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影響力位列四大灣區之首。未來,東莞和深圳在制造業等領域的優勢還會不斷凸顯,粵港澳大灣區將在更多領域不斷趕超、奮勇奔跑,成為真正的“世界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