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實施“851”廣東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 把支撐發展的水安全基石打得更穩更牢
2022-04-19
聚力實施“851”廣東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 把支撐發展的水安全基石打得更穩更牢
時間:2022年03月24日 來源:辦公室
近日,《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公開發布實施,為了便于社會各界深入了解《意見》的相關情況,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3月22日第三十屆“世界水日”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省水利廳副廳長陳仁著,省水利廳規計處處長申宏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邱靜介紹《意見》的相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黃惟主持。
廣東水利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水利支撐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關系國計民生、關乎子孫后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利高質量發展,以水利高質量發展支撐和推動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目前,廣東用全國6.6%的水資源量、保障了全國8.9%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撐了全國10.9%的GDP,并且安全、優質對港對澳供水約300億立方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香港、澳門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經過全省干部群眾的努力,廣東已基本建成集供水、防洪、防潮、排澇、灌溉、發電、航運等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體系,現有水庫7922座(全國第四),總庫容450.96億立方米,規模以上水閘8312座(全國第四),堤防總長度2.89萬公里(其中海堤長度全國第一),大中型灌區477宗,有效灌溉面積2665萬畝,泵站1.7萬宗,治理中小河流1.3萬多公里,農村供水工程2.6萬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以上,累計建成碧道2900多公里。
總體說來,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優化,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高,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村水利基礎不斷夯實,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如,河湖長制工作、水利建設多次受國務院督查激勵,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獲全國優秀,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2016-2020年)獲全國第二名,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成為全國水利系統首個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的集體,韓江、東江分別入選第一、第二屆全國最美家鄉河。
繪就“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
為廣東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我省水利工作雖取得顯著成效,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配置能力不足,水利事業與其他先進省份相比仍有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意見》繪就“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即通過加快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能力提升、萬里碧道、河湖生態保護修復、農村水利保障、智慧水利、水文現代化和水利治理能力提升8大工程;構建水資源配置骨干網、防洪安全網、萬里碧道網、農村水利保障網、智慧水利網5張網;以邁進全國第一梯隊為前行目標和標桿,奮力開創廣東水利工作新局面,為實現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意見》包括正文十部分內容、32項具體措施,提出了我省水利高質量發展2025年目標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為推動“851”藍圖落地見效,廣東謀劃總投資8000億元以上的重大水利項目,其中“十四五”期間完成水利投資4000億元以上,2021年,已完成水利投資725億元,居全國首位。今年計劃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
接下來,省水利廳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力實施“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系統構建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綠色水經濟體系,推動我省水利事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努力實現全省水利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形成與全省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推動我省水利現代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使得涓涓清水潤澤南粵大地,實現江河安瀾、秀水長清,不斷提高廣東父老鄉親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媒體報道:新聞發布會熱點回顧
1. 構建“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干網
針對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配置能力不足等問題,《意見》提出要構建“五縱五橫”的水資源配置骨干網,即以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干流為“縱”,以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中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體化工程及已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為“橫”,構建覆蓋全省16個地級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萬人的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
上述工程建成后,可基本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省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問題。可以說,‘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干網是破解我省水資源供給問題的‘關鍵一招’。
2. 保障港澳供水安全
去年廣東的旱情比較嚴重,降雨量比往年偏少23%,東江流域的主要骨干水庫的蓄水量偏少了40%。省委、省政府對保障全省及港澳供水安全高度重視,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抗旱保供水措施;水利部負責同志多次與我省連線會商,給予具體指導,珠江水利委員會積極落實水利部部署,從貴州、云南、廣西等西江上游地區千里調水壓咸補淡。省水利廳認真落實粵港、粵澳供水協議,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市精準調度、強化蓄水保水節水,綜合施策直至動用新豐江水庫93米以下庫容,拿出“水家底”,千方百計保證香港、澳門供水量足質優。
我省加強與香港、澳門的供水合作,采取有力措施來保障“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的供水安全,特別是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目前正在建設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還有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的珠中江供水一體化工程,以及珠海-澳門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這一系列工程建成后將為香港和澳門的安全優質供水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60多年來,我省累計向港澳供水約300億立方米,其中對香港供水約275億立方米,滿足了香港80%左右的供水需求,對澳門供水約25億立方米,滿足了澳門98%以上的用水需求。
3、加強5宗大江大河干流堤防的提升建設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水旱災害防治工作,經過長期持續的建設,我省已基本形成“上蓄、中防、下泄”的防洪工程體系。
廣東全省現有水庫7922座、堤防總長度2.89萬公里,規模以上水閘8312座,數量居全國前列。全省地級以上市主城區防洪(潮)標準基本達到100年一遇、縣城防洪(潮)標準基本達到50年一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但對標國內外水利發展先進地區,我省現有防洪工程體系還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為此,《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江河安瀾的防洪安全網,加快優化防洪工程布局,加強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等大江大河堤防和河道綜合治理,推動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達標建設。到2025年,廣州、深圳城市中心區防洪(潮)標準不低于200年一遇,其他地級市城市中心區防洪(潮)標準不低于100年一遇。
除了上述5宗大江大河干流堤防的提升建設,《意見》還提出要建立水庫常態化除險加固機制,到2025年前全面完成現有及新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據悉,以上流域防洪安全網建設項目規劃總投資約2160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完成投資908億元。
3. 防范特大暴雨洪澇災害
作為沿海省份,廣東省是極端暴雨的高發區,由此造成的城市內澇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前年廣州市增城5月22日也發生過極端暴雨現象,也都造成了一定的損失。面對這種極端天氣的災害,邱靜表示,江河湖庫是洪水的主要出路和重要滯納區,要重視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全過程監管,對可能影響行洪排澇的建設項目,必須做好施工期的風險辨識與評估,并且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要加強河湖空間管控,及時清理行洪水域的違章構筑物,確保水面率只增不減,預留足夠的雨洪蓄滯空間。
比如廣州市,當出現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時,相關部門都會發布紅色預警,同時,公眾會收到相關部門的短信通知,及早做好防范準備。建議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緊密配合,進一步加強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機制建設,通過智慧化手段提升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